查看原文
其他

白酒01:年轻的白酒

一粒石子漂泊记 一粒石子漂泊记
2024-09-21

白酒基础1篇,总第26

【摘要】      

从记事起,就会看到身边人喝白酒,也常常听说白酒的故事,还有那曹操、李白等等关于酒的故事,一直以为白酒很老很老。

学习后才知道,白酒是什么、白酒并不“老”,没有传说那么老。

名字不老、香型不老、酒厂不老、工艺不老、陈酿不老

为什么这一篇起这个名字?

就是因为突然觉醒,知道了白酒的年轻。

 

【说明】

文中“老唐”,为知名大V唐朝,著作《巴芒演义》、《价值投资实战手册》、《手把手教你读财报》等,公众号《唐书房》,我们的老唐校长。

 

【正文】

看了一些白酒的文章,看了老唐的白酒专辑,也买过很多次酒,每次买酒的时候还各种研究,以为自己认识白酒,虽然不喝酒,但是很熟悉。

但在研究洋河产能的时候,发现对于白酒的基础知识还尚有不足,不足以看懂洋河的产能,但差在哪里?说不上来。

直到看《今世缘招股书》,才知道,对于白酒,还有很多不知道:

不知道白酒是谁?

不知道白酒从哪里来?

做白酒的方法有哪些?

白酒的分类有哪些?

更不可能知道白酒往哪里去?

…………

平常所知道的,都是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的介绍而已。

或者白酒企业想让我们知道的而已。

故暂缓脚步,学习《白酒生产技术》、《白酒勾兑技术》、《洋河酒志》、《酒谈》、《酒的中国地理》、《李渡遗址:中国白酒起源于遗产价值研究》等,才算看到白酒的大门在哪里,认识到白酒没有我认为的那么老。整理介绍一个“年轻”的白酒。

一、他是谁——白酒是什么?

1、什么是白酒?

标准定义:以粮谷为主要原料,以大曲、小曲或麸曲及酒母为糖化发酵剂,经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

这个是标准定义,是传统白酒。

 

2、白酒是什么?

从化学组成角度,简单介绍:白酒是由约98%的乙醇和水,和2%各类酸、醛、醇、脂等微量有机物构成的液体。

白酒的外在特点和质量,都是由2%的微量成分所决定,10块一瓶随便什么酒和3000块一瓶茅台,差别就在那2%。

这个约2%的微量成分很重要,是现在市场上白酒的基础,知道了组成就可以模仿,就诞生了传统白酒酿造方法之外的新工艺,具体以后再谈。

 

3、白酒从哪里来?

①粮食:俗话说“酒是粮食精,越喝越年轻!”那酒肯定是从粮食中来,

因为传统白酒是用谷物粮食,经固态发酵,再蒸馏而来,是“粮食的精华”;

②化学反应:

酒类酿造的最后一步,都是从糖类在各类细菌的作用下,转变成乙醇。

这个有几个不同化学反应路径,其中一个化学反应式:

C6H12O6+2ADP+2H2PO4  2C2H5OH+2CO2+2ATP+10.6kJ

葡萄糖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酒精

传统白酒酿造的前面一步,是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,转变成葡萄糖,化学反应式如下。

(C6H10O5n+nH2O  nC6H12O6

淀粉  +    水   葡萄糖

连起来就是:

C6H10O5  C6H12O6   2C2H5OH

即淀粉到酒精,再到酒精。

这就是白酒的酿造化学反应过程,但另2%的微量成分非常复杂,现在搞清楚的已经300多种,其中的化学反应更加、非常复杂,反正我搞不懂。

但促进这个化学反应的就是各种微生物,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得到微量成分就有不同。

③白酒的原料:

综上,理论上,所有含糖和可以转变为糖的物品,都可以酿酒,都可以是酒的原料。

葡萄、甘蔗、甜菜等都含糖,所以都可以酿酒。

米、粟米、黍米、玉米、小麦、大麦、高粱、红薯、土豆等等等,都含有淀粉,淀粉可以转变为糖类,所以都可以酿酒。

这个很重要,世界上各类酒都是从这里出发,化学反应的最后一步都是一样的,都是糖到乙醇的过程。

 

传统白酒的酿造,就是谷物粮食中的淀粉乙醇的过程。

淀粉到糖叫糖化,

糖到乙醇的过程,叫酒精发酵,简称发酵。

传统白酒,就是谷物粮食固态酿造酒,那白酒从哪里来?

当然来自于“谷物粮食”

但其他也很重要,是目前市场上所有白酒的真正来源,具体是什么以后介绍。

二、年轻的白酒

前面介绍了什么是(传统)白酒、白酒是什么以及原料等,这里来介绍“年轻的白酒”,白酒肯定比我老,这个年轻也是相对的年轻。

 

从小,在古诗、小说、故事、传说等等学到很多知识,我一直以为白酒很老很老:

我一直以为杜康酿的酒和现在的杜康酒没区别,

我一直以为牧童遥指杏花村的“杏花村”和现在的“杏花村”是一样的;

我一直以为曹操会酿白酒

我一直以为古人大碗喝酒、大口吃肉,是因为古人普遍会武功,而且大多内功深厚,太阳穴饱满,更容易消化酒精,虽然做不到手指排酒,但可以头冒白烟,散发酒精。

直到看了这几本书才知道,

杜康酒不是杜康酿的,

杏花村也不是杏花村,

曹操也没喝过白酒,

我不会功夫,但也可以用大碗喝古人的酒,虽然我不喝酒,毕竟小时候也是大碗喝过黄桂稠酒。

所以,白酒很年轻


1年轻的名字

白酒最初的名字——烧酒,只因乙醇浓度很高,一般含乙醇45%~65%,遇火能够燃烧,故俗称“烧酒”。20世纪50年代以来,我国统一名称为“白酒”。

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白酒,中国人称露酒、酒露、露滴酒、白酒、白干、老白干、烧刀酒、烧锅酒、蒸酒等,科学术语为蒸馏酒,蒸馏酒必须经过蒸馏获取,因此酒精浓度高,适当饮用后发热力度大。

是的,白酒的名字,和我的父辈一样年龄,虽然我的父辈已有白发,但白酒的名字,相对还是很年轻。


2、年轻的白酒——中国酒的晚辈,诞生于元代。

中国酒有果酒、米酒、黄酒、白酒等等等。

果酒、米酒、黄酒都属于发酵酒,发酵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酒精浓度的饮料。

白酒,是发酵后,再蒸馏而来的酒。

 

发酵酒和烧酒(白酒)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只发酵但不经过蒸馏,因此酒精浓度低,容易酸败。而白酒的诞生,就是因为舍不得扔掉酸败(放坏)的黄酒,而诞生的挽救方法——蒸馏。

——在明初以前中国主要是处理酸坏之酒,即所谓“一切味不正之酒”, “凡酸坏之酒”,或“用好酒蒸熬”, “以水火鼎炼酒取露”,是属于对成品酒进行蒸馏的液体蒸馏法。

白酒就是在此基础上又诞生而来的。

 

诞生时间是700多年前的元代早期。

 

白酒的诞生有很多中说法,元代、宋代、唐代、汉代等都有,而有酒窖证明的就是元代酒窖,真正的固态法酿酒酒窖。

如上图的元代酒窖,酿造白酒的酒窖,摘自《李渡遗址:中国白酒起源》。

 

白酒的出现,是酿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,是我国继果酒、黄酒之后出现的第三代酒。

相对于杜康、曹操、李白他们喝的酒,白酒很年轻。


2年轻的流行~流行的晚

白酒走向主流,真正流行,也是建国以后,即1949年以后。

建国的国宴用酒——汾酒

现在的国宴用酒——茅台

之前的主流是什么?

是黄酒。

黄酒之前是什么?

有很多,突然发现写不出来,等看完《黄酒的酿造》再介绍。

那为什么是白酒?

因为黄酒“太贵”,酿造成本太高,都是精粮酿造。

而白酒不挑剔,只要有淀粉就可以。

特别是黄河防洪,需要高粱杆,推广红高粱。

而高粱直接吃口感等都要差一些,相对于麦子、米等,高粱都要便宜很多,所以酿酒很合适,酒精蒸馏出来那管什么出身?

 

3年轻的酒厂

1950年之后,陆续在传统酒坊的基础上,建立酿酒厂。

还有更年轻的,其中最有名的是杜康。

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!

杜康之名何其大呀!

但杜康酒厂,却很年轻很年轻。

1972年9月,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访,喝茅台的时候,谈起天下名酒、唯有杜康。

然后周总理提出“复兴杜康、为国争光”的要求,河南伊川、河南汝阳、陕西白水等酒厂自告奋勇的换掉了自家酒厂的招牌,换成了杜康酒厂,生产杜康酒,誓要为国争光,然后这三个酒厂就为国争光。

当然都有各自的故事,但是真得年轻。


4年轻的分类~~香型分类,

这个更加年轻,第三届全国评酒大会,才开始分香型,源头就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分类始于1979年8月,最年轻香型诞生于2005年

1979年8月:确定按照香型分类,并确定4种香型,有浓香型、清香型、酱香型、米香型

怎么理解这个东西?

我的理解就是一群学者或专家,为了方便,按照一定的特点,创新性提出了一个不是那么严谨的分类方法,并按照这个分类,定了一些标准。

 

顺理成章的,我大陕西的西凤酒,就这样落选名酒评比,因为他的香味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。

就像拿着小米,和大米、糯米比赛,都是米,都有淀粉,但进门第一关,比颜色和颗粒大小,这么黄、这么小的米?颜色不白又太小,淘汰。

那怎么办?小米肯定要说,我要建立香型,自己和自己比。

然后被小瞧,或者不好说的那些香型,一个个自立门户,独创香型,陆续诞生了8种香型的酒,具体时间见下图。

 

而白酒本身差异不大,分的越细,相互之间就有一定的关系,所以就有了衍生关系,如下图。

 

白酒香型衍生图,摘自《国酒》。

我的理解,这个图不一定全对,但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
比如西凤酒,表现的香味就介于浓香与清香之间,比浓香清,比清香浓。


5、更加年轻的分类~~口感分类

另一个年轻的分类~~口感,我知道的就是绵柔型

2002年底,洋河重组后才提出,2008年才纳入国标。

洋河,兄弟我是浓香型,但是从口感上分,我是~绵柔型,我的口感很好。

按照“定位”的说法做,独创新品类,占领客户心智,然后带领潮流,很多跟风而来。

这才是回归白酒的本质~~好喝

 


为什么会这样?

这是因为地域、气候差异,酿酒细菌族群及活跃度差异,影响酿酒过程中的生化反应,导致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差异造成的。

从简单的地理关系就能看出来。

①清香型的代表~汾酒,在山西。

②浓香型~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洋河

③从地理位置上,夹在中间的有西凤、太白、洋河、双沟等等,比浓香,比不过五粮液、老窖,比清香,比不过汾酒,

 

但好不好喝??肯定好喝,怎么证明?

 

第一届,1952年,八大名酒,里面有4个白酒,茅台、汾酒、泸州大曲、西凤。虽然没有分香型,但按照现在的分法,酱香、清香、浓香、凤香各一个,大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。

 

第二届,1963年,八大名酒,五粮液(四川宜宾)、古井贡酒(安徽亳州)、泸州老窖特曲酒(四川泸州)、全兴大曲酒(四川成都)、茅台酒(贵州仁怀)、西凤酒(陕西宝鸡)、汾酒(山西杏花村)、董酒(贵州遵义)


这两届,香型这个名词还没有诞生,咱老家的西凤就是——全国名酒

 

6,年轻的分类~~酿造工艺分类

应该用更加年轻来表述,都没有我的年龄大。

现在的白酒分类,源自更加新的酿酒工艺

①固态法~~全称谷物固态酿酒法。如前所述,固态法的诞生时间,约700年前,相对于一般宣传而言,还是很年轻的。

②固液法~~谷物固态+食用酒精等勾调而成,具体点是以固态法白酒(不低于30%)和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

③液态法~~食用酒精+添加剂

后面两个就是新工艺法,很年轻,都是建国后,搞清楚白酒的化学成分后,就有了新的、成本更低的工艺方法——液态法(食用酒精+添加剂),以及衍生的固液法。

 

7,更加更加年轻的年份陈酿

以前看小说,经常看到女儿红,在女儿出生时埋到地下,在结婚的时候再挖出来,那可是真正的好酒啊。

所以在买酒的时候,我以为,十年陈酿,就是放了十年的酒。三十年陈酿,就是放了三十年的酒。

总有一种想法,想挑更久的酒,更久的酒,就是好酒。

今天,才知道,我被骗了。就像那个笑话里面讲的,现在我国每年销售的82年拉菲,已经超过了82年拉菲的产量。

 

现在到处都是十年陈酿、三十年陈酿,但三十年陈酿,以酒精论,都放了三十年吗?

肯定不是都是100%的陈酿三十年,真正加了的,可能也就加了几滴或几盅三十年而已平均算下来,所谓陈酿三十年,不知道满一年没有

 

8,年轻的最优酒度~53°

现在有宣传,53度的白酒,是乙醇和水分子结合最紧密的组合,是最优酒度。这个说法具体是起源于哪一年,我不知道,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个时间,也是很年轻的,是1987年之后。

解放前后的白酒,市场上的白酒,就是直接酿造酒度数,约70度,国家一直在倡导节约粮食、降低成本,麸曲、酒精勾兑等都是尝试,白酒降度,也是路径之一。

同时降低酒度也有利于出口,换取外汇。

1964年,轻工业部在汾酒试点,尝试将68-71°的白酒,加浆(水)降低至65°。后来陆续都在尝试。

这个事很重要,当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参与提了建议,可见之重视。

1987年的贵阳会议,是真正让全行业全力推广白酒降度,并且有量化要求,降低10°。当时的白酒约在65°,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统计白酒产量,都是折合成65°计算。

关键点来了,

降低10°是多少?55°呀,

55°距离标准太近,一不小心就超标了,太难控制,想想,市场上抽检一瓶55.02°,你说好看不好看??

54°,不吉利,谐音“我死”,这怎么可以??刚拿酒瓶一看,“我死”?还没喝酒就认输?

52°,也不吉利,谐音“我二”,一样的道理。

 

53°刚刚好,“我杀”,“看我大杀四方,把你们一个个和“喝死”、“喝二””,而且距离65°最近,距离55°又有点远,2°,随便怎么偏差,也是合格,不超标。

 

多么好的酒精度啊。

 

但总要有个交代,喝惯了65°的,突然变成53°??

喝酒的肯定会说,你娃娃掺水??

 

酒厂怎么说?

您老说的对,但我们不叫掺水,我们叫加浆,浆是什么?是更加安全的~~水。

加浆后,把酒精度从65°,加到了53°。

 

经过我们多年精心研究发现,53°,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结合最紧密……

 

故事讲多了、讲的平台也大,然后就有人信了。

就是“钻石的故事”一样!宣传的好而已。

煤炭和钻石,都是碳原子,但是距离爱情,天地的距离?

 

白酒的知识有很多,还需好好学习、天天向上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一粒石子漂泊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